- 荆州市供销社2019年工作要点
按照总社、省社、荆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全市系统改革发展实际,2019年全系统力争实现购销总额175亿元,比同期增长20%。全市系统年末汇总利润4600万元,同比增长15 %左右。综合经济实力和年终绩效考核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继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1.着力推进“一委三会”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实践好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这一基本制度。各级联社要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建立社有资产运营平台,落实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县、区社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强理事会制度建设,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能,适时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按照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荆州市级联社机关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更好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推进工作。强化全系统争先进位、联合社为成员社服务、为基层社服务的工作导向。
2.着力推进“双线”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构建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学习推广监利创新双线运行机制经验,通过实体兴社、经济强社,探索双线运行机制的实现路径,增强社有企业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实力。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市社筹组荆州市供销集团公司,以经济联合的方式,以市场的办法加强各层级社有企业间的产权、资本和业务联结,推进社有企业相互参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3.着力推进“三位一体”取得实质性进展。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供销社创新发展。发挥监利尚源、洪湖春露、公安科润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供销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带动农民完善产业经营服务,拓展资本经营服务,承接政府委托服务,引导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各个环节融合互通,使参与各方共同受益。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建设。各县级联社要抓住乡村振兴各类政策密集出台的机遇期,推动将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列入党委、政府年度督查内容,增强县级联社政策协调、协同发展的能力。
二、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4.围绕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打造更加完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立足服务农业生产,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开展“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满足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在农村要素市场领域,积极参与承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运营,促进农村要素市场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中国供销无人机联盟飞防植保业务在各县市区落地落实。全市系统2019年目标是土地托管流转及综合防治服务面积60万亩。全年参办、领办专业合作社30家,力争培育发展龙头专业合作社5家。
5.全面支持双水双绿工程,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上服好务。以服务荆州虾稻产业发展为重点,做好与总社企业在荆州打造虾稻全产业链的对接,为总社企业在荆打造虾稻全产业链提供基层网络支持和全方位服务。以中国供销鑫湖公司为平台,网络各县市基层供销社和专业合作社,积极筹划成立全市虾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挥联合社抱团发展、发现价格、形成市场导向、抵御风险各项作用。积极为基层社和供销社参办、领办的专业合作社提供银行、保险等战略合作伙伴支持,为双水双绿工程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6.加快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加强与村“两委”合作,用市场的办法,探索以合作经济形式,与村级党组织一道打造为农服务新载体。继续抓好三农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利用现有设施条件,让系统各项为农服务项目积极进驻村社党群活动中心,抢占为农服务阵地,通过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田园综合体,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农技培训、金融代办、餐饮住宿、乡村旅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再生资源回收等综合服务。市社在城郊和结对扶贫村谋划创办试点,每个县市区也要重点打造1-2个样板社和示范社。
7.适应农村供给侧改革需要,在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中转换发展动能。积极开展农业绿色生产行动,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参与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紧跟农业发展趋势,推进“农资+服务”方式转变。以无人机植保飞防为农服业务切入点,依托“合伙人+众筹”模式实现中国供销无人机联盟在荆州县域落地,打造县域为农服务体系,通过数据共享,搭建融合“互联网、科技、服务”的农业服务共享云平台,构建农服生态,推动荆州区域农业服务的数据化,实现精准农业、智慧农业。
三、切实提升供销社发展质量
8.上下联动,融合发展。 抓紧设立各级社供销发展基金。继续利用好总社、省社基层组织发展专项资金以及新网工程项目资金,通过项目合作、产权合作、业务合作等形式,强化市县联合合作,带动基层形成完备的经营服务体系。市社尽快组建供销集团并投入运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中农公司合作,启动华中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组建荆州供销农服公司,全面开展无人机防业务;完成市级电子商务公司的改组或重建;围绕虾稻产业,组建荆州市虾稻产业联合社,县市区成立分社。
9.开拓农村电商市场,织好供销一张网。积极对接中国供销电商公司“供销e家”全国平台,构建以县域运营中心为主体,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终端,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电商经营服务体系,抓好供销社电商“一县一品”品牌塑造,打造公安新鸟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供销电商“本地生活品牌”。坚持以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总社农村电商发展项目和资金,提升市社电商公司功能。全年系统电子商务销售规模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25%。力争农产品网络销售8亿元以上,为农增收8000万元。
10.提升供销流通网络体系水平,增强幅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传统流通网络现代化改造,以信息化为核心,以开放办社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以供销社资产和网络为平台,继续引入社会资源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供销社经营服务和基层社提档升级。优化县级配送中心、乡镇基层社经营服务网点和村级综合服务社布局,打通农村电商落地“最后一公里”。积极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城乡配送服务网络。全年全市升级改造基层社30家。信息化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200家。
四、规范发展供销合作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
11.开启银企合作新模式,推进农村普惠金融。要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推动供销合作金融服务规范、有序发展。加强与专业银行对接,探索相互持股、支农贷新形式,积极承接与市供销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各类银行的金融服务,打造金融服务资源下乡进村综合平台。将金融要素融入到农业生产经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效发挥合作金融的粘合助推作用。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大力开展涉农保险代理服务,为农民提供农业、财产、人寿等各类保险服务,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保险保障。
五、合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12.发挥供销优势,全面推进系统的精准扶贫工作。学习推广监利尚禾为农户提供从种植到收购一站式的“保姆式服务”做法,积极打造具有供销社元素的扶贫品牌。以“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为抓手,全领域植入供销元素,以“公司+(村委会)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景式、全产业链打造为农服务综合体,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种植、产业、技能、就业、公益五个方面的帮扶方案,帮助帮扶村实现产业脱贫、良性发展。
13.做好扶贫点洪湖市峰口镇洪卫村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发挥市直企业和当地供销社作用,统筹整合资源,创新帮扶方式,夯实市社扶贫村脱贫出列成果,奠定扶贫点健康发展基础。在扎实做好每项基础性工作的同时,通过供销社带动产业扶贫,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扶贫村自我发展能力,力争把扶贫村打造成为脱贫示范村。
六、坚持依法治社,规范社有企业管理
14.加强法治建设,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制。既把职工群众的利益维护好,也把供销社的利益维护好,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供销力量。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和社有资产管理办法,在处理改制遗留问题、社有企业治理结构、资产确权、重大事项和签订合同等方面,严格程序,遵循法律,依法办事,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15.弘扬供销文化,狠抓队伍建设。 积极塑造新时代供销精神,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设供销社文化场馆,面向群众开展“扁担精神”、“红色背篓”体验活动,讲好新时代供销故事,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探索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通过公开选拔、聘任等多种形式,吸纳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人员、返乡大学生等优秀人才加入供销社。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着力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供销的人才队伍。
七、强化政治担当,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
16.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建为统领,强化政治责任,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研究部署和督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工作实效;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深化“双争”活动,争做“三个表率”,争创模范机关。
1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以忠诚干净担当为目标,全面提升供销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运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强监管,守底线,严要求,持续整治“四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建设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八、服务荆州大局,统筹做好各项中心工作
18.提升政治站位,坚决服务荆州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抓好五城同创、文明创建、“三大攻坚战”、平安法治、扫黑除恶、意识形态、安全生产、招商引资、征收拆迁、机要、保密、档案、计生、老干、工会、军转干部和退伍军人稳定、信访维稳各项工作,服务中心,维护供销系统稳定。